语文教案

时间:2025-05-11 20:16:16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6篇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 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二、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生字、读音。

2、一个小班展练词语。

3、一个小班展练重要和喜欢的句子。

四、课题练习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此处隐藏2060个字…… 请你带着问题,把书上的短语自己读一读,记一记吧!

(学生看书读短语。)

⑶ 以问答的形式出示短语。

① 师问:请你说说是怎样的夏夜?生答:美丽的夏夜。

② 生问:请你说说是怎样的松果?生答:可口的松果。

生问:请你说说是怎样的问题?生答:有趣的问题。

生问:请你说说是怎样的眼睛?生答:亮晶晶的眼睛。

4、齐读短语:

师:现在我们全班来把这些形象、生动的同语再读几遍。

5、指导朗读:

⑴ 比较:

老师读:夏夜、美丽的夏夜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回答)对了,读的时候强调美丽。注意的读轻声。谁能再读一遍?

⑵ 分小组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读。

⑶ 齐读。

6、扩散练习:

师:请你们开动脑筋,想想你们还有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语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课件出现8个词语,学生每说一个都以掌声鼓励。)

三、朗读短文《浪花》

1、导入:

这些短语都这么美,短文《浪花》里面也有很多这样词语。你们想读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师:你们看,我 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是怎么和我一起玩的?

(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1: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师:多调皮的浪花呀!我 和浪花玩得高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2: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师:你们喜欢这淘气、可爱的浪花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块来读一读这两句吧?

(齐读句子1、2)

3、师:我多想再和浪花玩呀!一会儿,浪花真的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物?

(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3: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4、师:浪花又是和我做游戏,又是带来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多像一群淘气的娃娃。你们想去看看这些娃娃吗?

(播放海里浪花的动画片)

师:大家看了海里美丽的浪花,那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4: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5、伴乐朗诵。

四、指导积累方法

1、同学们,读了《浪花》,这里面有你喜欢的、想记住的词语吗?

(让学生画出想积累的词语)

请一两位学生上台展示。

(我想积累的是)

2、老师也画了一些我想积累的词语,并把它们记在我的积累本上了,你们想看看吗?

(通过展台展示教师的积累本)

轻轻的步子

雪白的贝壳

青青的小虾

淘气的娃娃

3、师:你们想把你喜欢的词语记下来吗?那就快请出你的积累本吧!

学生拿出积累本,记下喜欢的词。

(请学生上台展示积累本,说说为什么想记这些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